社交新方式丨遛鳥的不一定是老大爺,也可能是后生仔
閱讀:2
貓狗有時候頑皮淘氣,蜥蜴等爬寵則較高冷,魚類又太佛系……記者注意到,如今在寵物圈里,觀賞性強且靈巧可愛的小鳥日漸成為不少年輕人的萌寵,南寧還開設有鳥咖,有的市民偶爾還會帶著自家小鳥線下聚會,“遛鳥”成為一種社交新方式。記者注意到,在年輕人的養鳥圈子里,手養鳥(手養鳥廣義指飼養者人工代替小鳥父母養大的小鳥;狹義指飼養者以培養一只優秀寵物鳥為目的,人工喂養小鳥至發育成熟并完成社會化的過程。)占了大多數,其中又以鸚鵡為主。根據相關規定,目前在我國不需辦理特殊手續就可作為寵物合法飼養的鸚鵡為桃臉牡丹鸚鵡、玄鳳鸚鵡和虎皮鸚鵡。養了3年鸚鵡的黃女士表示,手養鳥最好從幼鳥飼養,比如選擇鸚鵡作為手養鳥,一般是出殼10天左右最佳,這樣能省去很多后期的訓練熟悉過程。家有寵物,可以相互陪伴、彼此治愈,不少養鳥者在與小鳥的相處中得到了許多快樂與溫暖。去年剛入養鳥圈的劉女士是一名00后。對于養鳥圈的年輕人而言,小鳥不僅令人身心放松,還擴大了他們的社交圈。記者近日走訪發現,在南寧也有這樣的鳥咖供市民休閑娛樂。90后楊女士在玉蘭路上開了一間鳥咖,開店的初衷也是源于對小鳥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