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27 10:45:34

進口而來的異域寵物 招人喜歡的背后有多少風險代價?

近年來,寵物愛好者不再滿足于飼養貓咪、狗狗、鳥類等常見的物種,貂、豬、鼠、鴨甚至蛇、蜥蜴、蜘蛛、蛙、蝎子等“異寵”,相對來說所需飼養空間較小,而且無需投入太多的精力照料等而得到不少人的青睞。不過在寵物經濟發展的背后,是不容忽視的安全隱患。不僅是物種入侵引發的生態安全,還有人因網購毒蛇當寵物,被咬傷后毒發身亡。那異寵到底該不該養,是否是想養就能養?對于都是什么人群在青睞異寵,2月23日,最新發布的《2022年中國寵物消費報告》顯示,飼養異寵的人群主要以一線、新一線及省會城市的年輕人群為主,收入為中等收入。飼養異寵的人群中主要以95后寵物主為主,占比33.7%。學歷主要集中在本科,占比52.2%。從居住城市看,飼養異寵的人群主要居住在一二線城市。月收入在4000-9999元之間的為主,已婚有子女的家庭是異寵的主要飼養人群。據了解到,2020年11月9日,最高檢官網曾發文指出,隨著電商、微商平臺以及快遞物流行業的快速發展,網絡交易逐步成為野生動物地下交易產業鏈的重要環節。一些網店披著合法外衣,私下銷售鸚鵡、黃金蟒等違禁野生動物及制品,還有商家通過微信朋友圈等發布野生動物銷售信息等。犯罪分子在獵捕野生動物后,將其販賣到農貿市場、野味餐館,有些案件出現跨區域交易,形成固定的“獵捕—銷售—運輸”產業鏈條。特別是隨著“異寵”熱流行,一些人出于獵奇心理或“收藏愛好”,購買野生動物、野生動物制品用于欣賞或飼養。涉案人員既有以販賣野生動物為業的走私商、進口商、源頭經銷商、分銷商,也有串聯上下家抽傭漁利的中介、代理人,以及單純的“異寵”愛好者,形成龐大的地下交易網絡。一方面異寵未經過人類馴化,仍然具有攻擊性,或可能攜帶寄生蟲、細菌、病毒,對人類的安全存在威脅。另一方面,不少賣家沒有相關資質,打著“異寵”的旗號非法販賣野生動物,其中不乏非法入境的動物甚至瀕危、珍稀的野生動物,消費者一旦不慎“被坑”,也將構成危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2月13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中明確,嚴厲打擊非法引入外來物種行為,實施重大危害入侵物種防控攻堅行動,加強“異寵”交易與放生規范管理。不過,當前法律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一是缺乏對異寵管理的具體法律法規,使得管理難度較大;二是在法律執行方面存在困難,缺乏有效的監管措施;三是對于非法引入外來物種的處罰力度較小。這些法律規定了對于野生動物和家畜等的管理和保護措施,也適用于部分異寵。但相關部門還是需要制定更加明確和有力的管理措施,例如設立專門的異寵管理部門、完善法律法規等,以有效遏制非法交易和放生行為,保障生態安全和動物福利。對于一些入侵物種,應該全面禁養,防止擾亂當地生態平衡。落實監管需要多部門協同操作安光勇還指出,如果具體落實對異寵的管理需要多個部門協同操作,包括林業、農業、動物衛生、商務、公安等部門。其中,林業、農業、動物衛生等部門主要負責對異寵的引進、飼養和管理進行監督和管理,商務部門主要負責對異寵交易進行管理,公安部門則需要打擊非法交易和放生行為。商務部研究院電商所副研究員洪勇也指出,一些外來物種可能會對當地生態系統造成不利影響。這些外來物種會因繁殖過度并威脅當地的生物多樣性,或者是成為害蟲或病原體的傳播媒介。因此,需要對這些潛在的生態威脅進行風險評估,并實施相應的控制措施來減少生態風險。海關部門則負責監管進口物品,因此應該負責監管外來物種的進口和流入。海關部門可以加強對外來寵物的檢疫和審查,防止有害物種進入本地環境。北京社科院研究員王鵬則補充稱,將一些外來物種定義為寵物,很難有特別好的方式進行有效管理和取締,可以出臺相應的管理規定在運輸、銷售、電商平臺、社交平臺等環節加強監管,提供相應的執法依據和獎懲機制,當有群眾在發現隨意放生的異寵和有害物種時,可以通過多元化的方式方法通知有關部門來進行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