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狂犬病定義
狂犬病即瘋狗癥,又名恐水癥,是一種侵害中樞神經系統的急性病毒性傳染病,所有溫血動物包括人類,都可能被感染。它多由染病的動物咬人而得。一般認為口邊出白色泡沫的瘋狗咬到傳染,其實貓,白鼬,浣熊,臭鼬,狐貍或蝙蝠也可能患病并傳染。患病的動物經常變得非常野蠻,在唾液里的病毒從咬破的傷口進入下一個病人。狂犬病從一個人傳到另外一個人極為少見,患狂犬病的人類患者多數會發病身亡。
人受感染后并非全部發病,被病犬(狂犬病)咬傷者約30%-70%發病,發病與否以及潛伏期的長短與下列因素有關:
1.咬傷的部位。咬傷頭、頸、手者,潛伏期較短;
2.狂犬病病毒對神經系統有強大的親和力,病毒進入人體后,主要沿神經系統傳播和擴散,病毒侵入人體后先在傷口的骨骼肌和神經中繁殖,這稱為局部少量繁殖期,此期可長可短,最短為72小時,最長可達數周、數月甚至更長。病毒在局部少量繁殖后即侵入神經末梢,沿周圍神經以每小時3mm的速度向中樞神經推進,到達脊髓后即大量繁殖,24小時后遍布整個神經系統。以后病毒又沿周圍神經向末梢傳播,最后到達許多組織器官,如唾液腺、味蕾、角膜、肌肉、皮膚等,由于頭、面、頸、手等部位神經比較豐富,病毒易于繁殖,再加上離中樞神經較近,故這些部位被咬傷后發病者較多,潛伏期也較短;傷勢越嚴重,也越容易發病。
病毒在中樞神經中主要侵犯迷走神經核、舌咽神經核和舌下神經核等。這些神經核主要支配吞咽肌和呼吸肌,受到狂犬病病毒侵犯后,就處于高度興奮狀態,當飲水時,聽到流水聲,受到音響、吹風和亮光等刺激時,即可使吞咽肌和呼吸肌發生痙攣,引起吞咽和呼吸困難。
二、狂犬病的臨床表現
與一般病毒性腦炎相似,最特異和具有診斷意義的變化是有內格里氏小體 (存在于80%狂犬病患者的神經細胞胞漿中的一種嗜酸性包涵體),圓形或橢圓形,大小約3~10μm,邊緣整齊,內有1~2個狀似細胞核的小點。最常見于大腦海馬的錐體細胞及小腦的普爾基涅氏細胞中。內格里氏小體現已證實為病毒的集落,電子顯微鏡下可見小體內含有桿狀的病毒顆粒。如果在人腦或動物腦細胞中發現這種小體,就可以確診。
【1、人的癥狀】
狂犬病的臨床表現可分為四期。
①潛伏期:(平均約1-3個月),在潛伏期中感染者沒有任何癥狀。
②前驅期:感染者開始出現全身不適、發燒、疲倦、不安、被咬部位疼痛、感覺異常等癥狀。
③興奮期:患者各種癥狀達到頂峰,出現精神緊張、全身痙攣、幻覺、譫妄、怕光怕聲怕水怕風等癥狀因此狂犬病又被稱為恐水癥,患者常常因為咽喉部的痙攣而窒息身亡。
④昏迷期:如果患者能夠渡過興奮期而僥幸活下來,就會進入昏迷期,本期患者深度昏迷,但狂犬病的各種癥狀均不再明顯,大多數進入此期的患者最終衰竭而死。
【2、犬的癥狀】
狂暴型分三期,前驅期、興奮期和麻痹期。
①前驅期(沉郁期): 1-2天,病犬缺乏特征性癥狀,易被忽視.主要呈現輕度的異常現象,病犬性情敏感,舉動反常,易于激怒,不聽呼喚.咬傷處發癢,常以舌舔局部.
②狂暴期:病犬高度興奮,攻擊人畜.狂暴與沉郁常交替出現.疲憊時臥地不動,但不久又立起,表現出特殊的斜視和惶恐表情.當再次受到外界刺激時,又可出現新的發作.狂亂攻擊,自咬四肢,尾及陰部等.病犬野外游蕩,多數不歸,到處咬傷人畜.隨著病程發展,陷于意識障礙,反射紊亂,消瘦,聲音嘶啞,夾尾,眼球凹陷,瞳孔散大或縮小,流涎.
③麻痹期1-2天:病犬下頜下垂,舌脫出口外,流涎顯著,后軀及四肢麻痹,臥地不起,最后因呼吸中樞麻痹或衰竭而死亡.整個病程1-10天。
三、預防狂犬病的方法
狂犬病的預防是一項跨部門的工作,衛生、農業(獸醫)、公安、工商等共同參與。
【重點一:狗狗的管理很重要!】
1.從源頭管起,嚴格監管寵物繁殖飼養場,禁止街頭賣狗。
2.常規接種狂犬疫苗。
3.狗狗要養在家里,外出一定要佩戴牽引繩。
4.鼓勵對狗狗狗進行絕育手術。
5.禁止農村狗狗狗進城,如有必要必須有免疫接種證明。
6.在農村必須有組織有計劃地對狗狗進行免疫注射,務必達到70%~75%以上。
【重點二:動物咬傷的處理!】
1.及時的傷口清創。
2.抗狂犬病毒的免疫球蛋白傷口周圍和肌肉注射。、
3.初次要全程注射狂犬疫苗。
4.對危險的人群進行預防性或暴露前的免疫注射。
5.接觸狂犬病毒的實驗室人員、獸醫、狂犬病地方性疫區的兒童以及赴狂犬病疫區野外工作或旅游者。
【重點三:隔離觀察是關鍵!】
咬人的狗狗或是貓咪需要隔離觀察10天,不發病的應視為健康的動物,解除隔離。
四、世界衛生組織對狂犬病七大說法
1. 被有疾病癥狀的或與健康貓(狗)行為有異常的犬(貓)等溫血動物咬傷,在你被咬傷后,要盡快去注射狂犬病疫苗,同時觀察咬你的貓(狗),如果10天內,這個貓或狗還沒有因狂犬病發病死亡,你就可以終止狂犬病預苗注射,可以判定你根本沒有被傳染上狂犬病。
2. 健康狗(貓等動物)不帶毒。(“帶毒”是醫學術語,意思是“有傳染性”,這里“不帶毒”指的是,即使貓狗攜帶了狂犬病病毒,在它們沒有發病前,是不具備傳染性的。)
3. 狂犬病毒機理是病毒侵襲動物腦細胞引起狂犬病發作,這時動物一般都會出現非常明顯的異常情況,很容易識別。這時動物的唾液才帶毒(有病毒),具備傳染性,如果被這樣的動物咬傷一定要打狂犬病預苗。
4. 狗(貓),只有狂犬病發作才帶毒。已經發作狂犬癥的溫血動物咬人,才有可能通過唾液將狂犬病毒傳播到人身上,這時你需要打狂犬病預苗預防。
5. 鑒于狗、貓等溫血動物在狂犬病發作一旦發作, 3到5天內100%死亡(有罕見的是發病后8天死亡)。所以,只有在它死亡前幾天才是傳染期,被咬才有危險。即使你被咬了,10天內這個犬(貓)沒有狂犬病發病死亡你也不用擔心,因為咬你的時候并不在傳染期。
6. 狂犬病有潛伏期,世界衛生組織通過翔實的研究,多數是20天到2月,最長期限是6年,至于我國某些例子,世界衛生組織表示懷疑,世界上并沒有發現有證據的長期潛伏例子,傳染病醫學專家并認為有可能是誤診或二次暴露。
7. 如果你養動物,或經常與動物接觸,建議先打三針做暴露前預防,這樣一旦你被咬了,在懷疑是患狂犬病的咬了,就可以直接打2針獲得免疫。
五、正確認識狂犬病,人道對待動物
世界上狂犬病是一個動物的病,人偶爾被傳染,全世界都有狂犬病,但是主要在窮國家、在發展中國家,狂犬病是完全可以預防的,現在有許多國家都考慮正在進行消滅,如果是措施有效的話,是一定可以能夠預防的。狂犬病并非不能被消滅,但很多國家在幾十年前就已經在全境消滅了人患狂犬病。大量的研究報告表明,區域性的滅狗是無法從根本上消除狂犬病的,加強對犬只的管理并提高犬只免疫率是消除狂犬病唯一有效的方法。
在“防治狂犬病宣傳”新聞發布會上,傳染病流行病專家從科普的角度介紹了狂犬病傳染與預防的基本知識,他指出,我國防治狂犬病的主要難點在農村,因為農村犬只缺乏管理、免疫率低,人被咬傷后又沒錢或打不到疫苗,造成了目前每年有二千人以上死亡的情況。同時,他指出,目前我國防治狂犬病的怪現象是“農村人發病,城市人打針”。很多城市人因為缺少對狂犬病基本知識的了解,造成極大的恐慌。
我國狂犬病現狀及國家和衛生部方面對狂犬病的防控對策,消滅狂犬病最有效的辦法就是阻斷病毒在狗狗之間的傳播,世界幾十個國家幾十年來的實踐證明,對犬進行覆蓋率超過70%的免疫是最有效、經濟的策略。目前我國人用狂犬病疫苗生產能力足以滿足國內的需求,我國的經濟基礎也足以支持去做這樣的行動。但是,我們仍面臨很多問題,重視不夠、宣傳不夠、各部門協同不夠,特別是防治隊伍建設等方方面面都需要加強,為寵物免疫是唯一正確的做法,同時圈養狗狗對阻斷狂犬病毒傳播的重要性。
【編輯點評】
請您定期為狗狗進行預防接種。目前我國生產的狂犬病疫苗有兩種,即狂犬病疫苗與狂犬病弱毒細胞凍干苗。狂犬病目前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死亡率100% ,發現病犬后應立即送獸醫站或衛生院處理。被病犬、病貓咬傷或抓傷后,應及時到醫院就診。狂犬病為我國政府法定人畜共同傳染病,應重視本病的接種預防。
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政府相關部門和公眾可以用科學、有效、人道的方式來防治、杜絕狂犬病,改變對待流浪狗的方式!我們現在就是要正確科普狂犬病的知識,從理念改變“打狗”就可以滅絕狂犬病的傳播!讓我們善待動物,尊重生命,愛惜身邊弱小的生命,不要再讓它們受傷害!我承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