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別名:嗜酸性全骨炎;青年骨髓炎;內生骨疣;內骨癥等
科屬:運動系統疾病
癥狀:運步障礙

概述
犬全骨炎是一個自發自限的疾病。多發生在體型較大品種的年輕犬。發病犬中雄性略多于雌性。發病年齡平均為5~12月齡。發病部位在管狀骨的骨干和干骺端。本病病因至今不明確,由于德國牧羊犬易患此病,因此認為遺傳因子是本病的一個病因。本病于1951年第一次在歐洲報道,稱此病為慢性骨髓炎,以后又稱嗜酸性全骨炎、青年骨髓炎、內生骨疣、內骨癥等,本病僅見于犬。
發病原因
犬全骨炎是一個自發自限的疾病。多發生在體型較大品種的年輕犬。具體病因不明,伴有骨內膜和骨膜新骨形成,新骨生成明顯,主要病變是骨小梁嵌入骨髓,形成骨內膜骨,骨髓含有大量細胞并有不同程度纖維化,但沒有慢性炎癥,急性感染或惡性腫瘤出現。
主要癥狀
病犬突然跛行但無受傷歷史,幾天后跛行會自然減輕,但幾周以后會在另一肢上出現。慢性情況下再發間隔可長達幾個月,發病的管狀骨有尺骨、橈骨、臂骨、股骨、脛骨等。隨年齡的增長,癥狀嚴重程度變輕,再發的間隔時間延長。


診斷標準
根據臨床癥狀,病犬體溫正常,無肌肉萎縮現象,觸癥會出現疼痛,嚴重者可出現厭食和倦怠。在做X線檢查,因為這種病是進行性發展,開始拍X線可能是正常的表現,就是由臨床癥狀出現而已,如果想確診,最好15天后再拍一次,X線片會顯示骨小梁形狀模糊,密度增加,骨髓腔從塑,皮質骨增厚,接著出現骨髓腔有斑點,骨皮質增厚。一般不擴大到骨骺。約30天后,在最初出現病變的髓腔部位開始恢復,70~90天后可完全恢復正常。但多次受到本病侵害的長骨亦會變形、變粗。骨髓會失去正常的造血活性。
治療方法
沒有針對病因的有效療法,常用的是對癥治療,止疼、消炎,如水楊酸類藥物、保泰松等,亦可試用可的松類藥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