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界,可以查閱到動物的弒嬰行為,那么狗為什么也會咬死甚至吃掉幼犬呢?
一般第一次下崽的母狗,前幾天不能離開人,破腹產的,可以盡快讓幼犬沾上母狗身上體味
發現乳腺炎,及時治療,輕度的可以使用熱毛巾敷,嚴重情況,需要注射消炎藥物,注射期間幼犬用羊奶粉或者奶媽代替哺乳
哺乳期母狗,環境要安靜,禁止生人靠近,不能讓母狗產生焦躁不安的情緒
這現象比較少見,就是幼犬出生短期內發生變化,譬如:斷尾,裁耳,很多幼犬手術發生在出生一周之內,這會讓母狗產生誤判,以為幼犬受到傷害,而導致殺死幼犬行為
尤其新生幼犬,手術后,記得觀察一段時間,安撫好母狗,對于初次下小狗的母狗格外留意
母狗可能會吃掉哪些存在疾病,畸形,或者傷殘的甚至是體弱的幼犬,這是動物進化過程中的一種本能
發現母狗對個別幼犬很不友好,拒絕喂奶,不關心,要格外注意,以免幼犬被拋棄
這種母犬在國外被稱為“一周不穩定”癥狀,幼犬在出生一周內,是完全沒有任何抵抗力的,也沒有任何辨識度,完全是靠著母犬的母性來哺育這些小家伙,而多次發生“一周弒嬰行為”(出生一周內幼犬),證明這只母犬的情緒變化較大,不適合繁殖,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缺乏母性
補充一句:發生這種“一周弒嬰行為”的母犬,通常是因為第一次繁殖時機過早導致,這也就是為什么國外專業犬舍一般都避開第一次發情的解釋之一,母犬的生理發育周期在12個月后,才能達到一個正常點,而根據調查顯示,這種“一周弒嬰行為”會出現遺傳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