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挪威森林貓
英文名:Norwegian Forest Cat
別名:森林貓、挪威森林
生源地:挪威
價格:4000~5000元
體型:中、大型貓
毛長:中、長毛
體重:3~9kg
喜好:抓善捕、善爬樹攀巖
性格:性情溫順
挪威森林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時期,其祖先是棲息在挪威森林的長毛貓,因為跟普通短毛家貓混雜,而由于短毛基因是顯性,主宰長毛的是隱性基因,因此大部分的后代都變成短毛,純種的長毛挪威森林貓在長期交雜后,變得越來越少,在1930年代,開始有挪威的純種貓配育員開始關注這種傳說中的貓正在逐漸消失,便開始策劃繁殖計劃。由于早期要找到完全純種和符合標準的森林貓非常艱難,早期的繁殖計劃可以說是裹足不前。一群熱誠的保衛挪威國貓配育員繼續努力不懈,得到驕人的成果,在二次大戰前,已經有挪威森林貓在奧斯陸的貓展中出現。在1973年,經過多年的努力爭取,挪威森林貓在法國巴黎,被FIFe認同,并列為FIFe認可的純種貓。但直到1930年,才被公認為一個獨立品種。
挪威森林貓體型屬于肥大型,特別是胸部的肌肉堅硬而且緊湊,四肢和身軀都非常的健壯有力。它們的臉部呈現倒三角形,眼睛呈現杏仁狀,一般以綠色和金色的眼睛為主。它們的鼻子直挺,用手觸摸還有清涼濕潤的感覺。挪威森林被毛如絲般飄動著,耳朵處的毛發可以長達3~4寸長左右。在頸部也濃密修長的鬃毛,這讓它看起來更加的美麗而又具有威嚴的氣勢。貓咪的毛發長度不一,但是驅寒保暖功效顯著。它們的后肢比前肢稍長,而且也長滿了豐富的毛發,這讓它的后腿看起來就像穿上了碩大的“燈籠褲”。貓咪的尾巴在連接身軀的部位非常的粗壯,同樣尾巴上面也長滿豐富而飄逸的毛發。
體形:
身體各部肌肉發達,骨骼粗壯頸部粗短,脖上有蓬松的毛像裹了一圈圍巾。胸寬大,胸肌發達,腰粗壯,給人以有力量的印象。長有濃密長毛的尾巴總是高高地翹起 。
頭部:
稍平的倒三角形。
耳朵:
耳朵大而尖,耳毛長,可達3~4寸,一直沿耳邊伸出。
眼睛:
杏形而大的眼睛,眼角稍吊。
鼻子:
中等長度,高鼻梁。
四肢:
四肢有力,后肢稍長,并且后肢上被毛密生,像穿了一條燈籠褲般。
足掌:
腳爪靈活。
尾巴:
尾巴壯麗,若梳理得宜的話,毛發可展開達直徑12寸或更多。
披毛:
長而隨風飄動的毛,柔軟如絲質般,圍頸的鬃毛,長而且濃密。
毛色:
毛的顏色及圖案很多元化,由純白色到深炭黑色,可以是任何的圖案及顏色配搭,但沒有重點色。
挪威森林貓性格好動活潑,勇敢,幾乎是唯一一種從高處面向地面俯沖而下,仍毫無懼色的貓。喜歡小孩,性格溫順,跟其他家中成員包括不論貓狗都可以和諧相處。挪威森林貓一般會把家中的一個人類成員視為最好的朋友,而會跟這一個指定的朋友形影不離。覺得自己是家中的一分子,無論家里發生什么事情,它們都喜歡參與,從吃飯、招待到訪的朋友到家庭會議。比較值得注意是如果有挪威森林貓在家,你走路的時候要格外的小心,都要先看看清楚腳邊有沒有貓貓蹲著,因為它們喜歡親近人類的性格,而經常貼著人的腳不論前后左右,很多時候會造成意外。挪威森林貓的叫聲很奇特,短句不是普通的“喵”一聲,而是bru~長句子,更像歌聲混合,母貓和公貓的叫法也不一樣。公貓比較斷續,母貓比較連貫。
挪威森林貓本土的生存溫度,冬天達零下16℃,夏天最高溫度為24℃。加上它們身上兩層,長又濃密的毛發,它們是非常怕熱不怕寒的貓種。在炎熱的夏季,主人要做好降溫防暑的工作,避免貓咪中暑。可以把貓貓的貓窩移到涼爽的角落,避免陽光直射,必要時還可以在頂上給貓貓安裝個小風扇,或者是直接開空調保證室內溫度。
第一、應該給貓咪準備專用的食具和食物,而且不能隨意更換。因為貓咪對食物和食具的更換都非常的敏感,甚至會因為更換食具和食物而拒絕飲食。當然,在貓咪每次飲食完后,主人都應該及時的清洗食具,并且定期消毒殺菌。此外,特別是在炎熱的夏天,最好將貓咪吃剩余的食物,容易腐爛壞掉的食物倒掉。如果是不會壞掉的食物,為了避免浪費,可以將食物保存好,等下一次拌入新鮮的食物中在喂給貓咪吃。
第二、挪威森林貓每日的飲食的時間都應該固定不應隨意變更。同時貓咪不喜歡在嘈雜、強光的環境中吃食。主人應該選擇一個清新安靜的地方,讓它可以正常的飲食,不會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
第三、飼養挪威森林貓還要注意一點,它喜歡溫熱的食物,所以喂食的時候應該將食物的溫度保持在30~40℃最好。不能給貓咪喂食冷的或者是涼食,這容易導致貓咪消化功能紊亂,患有腸胃疾病,對身體健康毫無意義。
挪威森林貓屬于天然貓種,雖然基因沒有特別經過工繁殖而大量修改,但也有常見的遺傳病。
遺傳病-肝糖儲積癥第四型GSD IV :
嚴重受影響的幼貓,將會是死胎或在出生后不久死亡,這是由于在分娩過程中和出生的第一個小時血糖低(不能產生足夠的葡萄糖)。在罕有的情況下,受感染的幼貓可以“正常”地發育直至4~5月。罹病的幼貓會有間歇性的發燒(上升和下降)、發抖和動作不能協調,之后幼貓會停止發育,這種疾病導致肌肉神經逐漸退化,肌肉嚴重地無力、萎縮,四肢無力(特別是后腿)、食欲不振、自行清潔、心臟衰退、昏迷,最后在15月前死亡。但幼貓通常都在這一個年齡以前進行安樂死,避免受苦。
肝糖儲積癥基因的突變與承襲:
引起肝糖儲積癥第四型GSD IV的基因,由美國的Dr. John Fyfe發現,他同時在1996年發展了為挪威森林貓的基因突變的基因測試。歐洲在2007年開始,已經可以進行這一種體檢。在美國這種病有15%的報告,而在歐洲的統計,約2300只經過體檢的挪威森林貓中有12%是帶有這種特別的基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