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求大家幫幫忙,它們太難了,好不容易找到這個地方,現在又要趕它們了”,想到這些流浪狗們的歸宿,70歲的王敏莉又一次落淚了。
從王敏莉淚眼里,流露出的那份真情讓人很感動!感動于她和毛孩子之間的感情,更感動的是年紀古稀的她放棄安逸幸福的生活,去守護這群可憐的流浪兒們。
△繁殖場救回來的泰迪們
她不知道自己還能照顧它們多久,越來越力不從心。
過一天算一天,就是她每天的狀態,南方的冬天很濕冷,她依舊睡在著沒有暖氣的救助小院里,天天在這腥臭的環境里去喂養那些從屠宰場,從馬路邊的狗狗們。
或許誰也不知道眼前這位頭發花白的老人,曾用微薄的工資和撿廢品賺的錢一點一滴的去養活數千只毛孩子(現在基地有400多只),17年里,連休息和家人團聚都是一種奢侈。
△她就是它們的天和地
救助流浪狗,免不了別人的流言蜚語和熱嘲冷諷,記得最初把狗帶回家,每天面臨著家人的抱怨,鄰居的投訴,從他們的言語中,王敏莉只敢早早出門遛狗,害怕碰到熟人,感覺自己做了十惡不赦的壞事一樣。
“當初也不知道這條路這么難!”其實和大部分救助人類似,王敏莉也是因為善良和不舍走上這條救助路。
“說實話辛苦點真的無所謂,最怕人家說三道四的!一輩子清清白白的,但是因為養了很多流浪狗,各種難聽的話都有,說我腦子有病,要去精神病醫院看看,女兒么不是很理解我,親戚也說我怎么好日子不過。”回憶當初救助的艱辛,王敏莉不斷的嘆氣。
流言蜚語并沒有改變她愛狗救狗的決心。因為比起生命一切都顯得微不足道!
為了讓毛孩子有個更好的家,也想讓自己遠離這些紛擾,王敏莉就開始帶著毛孩子四處搬遷,最后才在松江泗涇果園附近安置下來,因為沒有資金,只能一點點搭建一個棚子,組建了她和毛孩子們的家。
救助的路就像唐僧取經,永遠不知道前面有多少個難等著你,就在去年拆遷,在志愿者們幫助下,最終在奉賢落戶下來,可是沒想到,一直遭受村民的騷擾和威脅,因為在很多人看來,你有閑工夫救狗,那也可以幫幫我呀!
△太多的無奈
“太操心了,找合適地方太難,不是房租太貴,就是有人投訴”,不忍心放棄這些毛孩子,王敏莉只好去更遠的崇明,回家更難了。
“只要不被趕,再遠再偏,吃再多的苦我都愿意!”救助18年里,老人太明白沒有家的毛孩子太可憐了,為了一口飯被打罵,甚至它們連走路呼吸都是錯。
△在好心志愿者們幫助下,毛孩子最終得到了安置
“有時候也累的想哭,工資沒發連買米的錢都拿不出,生病了還得照顧它們,看著它們為了吃的互相撕咬,又要送醫院,欠了那么多醫藥費,我就想我再也不要救了..."
"養活這些就可以了,我不是神,我救不了那么多,有些人么救了也不管,就把貓狗送到我院子里來,我又不忍心,有時候我挺難受的,養了它們,跟著我受苦啊!”也許在王敏莉心里,給不了毛孩子寵物般的生活,是她最大的痛!
看著老人低聲的嘆氣,我們都挺感動的,也明白她身后的壓力,新家的建設,搬遷花費都是一大筆開銷。
這些年為了毛孩子,連一件像樣的衣服都沒有,頭發白了也沒染過了,長期使用冷水,患上了類風濕,沒時間也沒多余的錢去醫院,只能靠吃止痛片來生存...
“都無所謂了,只是我老了,怕走了,這些毛孩子再也沒有家了”,對于這些年的救助,老人并不后悔,因為讓很多小生命找回愛和家,只是對未來有著無限的擔憂。
“所以現在盡量給它們找個穩定的家”,就像一個母親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王敏莉不到最后一刻不會放棄這些可憐的毛孩子!
雖然救助的路上雖然有好心人的一路幫助,但是更多的責任還是壓在她身上。新家的建設,毛孩子們的日常吃喝拉撒,建設費像一座大山一樣壓著她喘不過起來。
雖然基地一直開放領養,但是大部分老弱病殘都得靠她養老送終,400多只毛孩子,400張嘴,不說醫療費,絕育和免疫,每天消耗的糧食,換誰,都承擔不起!
△它們的未來在哪里?
70歲的老人原本應該頤養天年,濕冷臟亂差的環境里忙著照顧流浪狗,的確她對毛孩子那份真摯的感情,我們誰也無法做到,但是我們可以一起幫助她,用一份零食,飲料的錢溫飽這群可憐的狗狗,讓她盡早走出困境。
謝謝所有熱心小伙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