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給需要幫助的生命帶來希望的人,人生一定會變得更加美滿!
珊迪到現在都很難忘記自己與愛貓第一次見面時的場景——一只悲傷已刻在臉上的流浪貓用它那雙毫無神采的眼睛盯著珊迪,好似籠子外的自由已令它沒了念想,那是想要“求死”的眼神。
這只令人心生悲傷的貓咪叫做“本本”,是一只被“流浪生活”淘汰的流浪貓。
當它被志愿者們發現的時候,可以用“破破爛爛”來形容它的身體狀況。
那時本本軟弱地躺在水坑中,多處凝血的傷口中還混雜著泥水,很明顯的是它沒了一只耳朵。
從本本身上的傷口不難猜出,它是被一只或者多只流浪狗攻擊了。
難怪本本的表情如此悲傷,因為它感覺自己沒有了未來,傷痛的身體加上絕望的心靈,它已經沒有了任何的活力。
志愿者很難遇到傷得如此嚴重的流浪貓,他們把本本帶去了診所,想同以往那樣治療了本本后就為它找一個家。
然而本本注定沒有了被大部分鏟屎官接受的機會,因為脊梁骨骨折,它不能走路了;因為聲帶被損傷,它不能喵喵叫了。而它還要一直與身體上殘留的疼痛“共存”下去,它將很難再回復健康了。
或許本本經歷了太多的苦難,“喵生”給了它一線希望,它遇到了一對可憐它的夫婦。那是本本離被成功收養很近的一次機會,也是讓它終于沒有了信心的一次機會。
夫婦沒能堅持下來,因為本本除了看著還是一只貓咪外,其它關于貓咪的大部分行為都不能正常做出。
本本不能喵叫,因此它像夫婦撒嬌的方式只是看著;它也不能解決吃飯和排泄問題,因此夫婦成了它的“全職保姆”;更令夫婦難受的是,它的病情沒有一絲的好轉,這種看不見希望的照顧使得夫婦終究沒能堅持下來。
再被送回收容所的本本就像沒了最后的希望一般,它終日躺在籠子里,對于面前的食物提不起哪怕一絲食欲。
對于本本而言,流浪時的挫折是它喵生最慘痛的教訓,同時也讓它離開了流浪,而被收養后的拋棄是它喵生第一次體驗到有了希望后的無助。
這樣如同“行尸走肉”般的本本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里沒有再遇到過愿意收養它的鏟屎官,無論志愿者如何努力幫助本本,早已沒了念想的本本終究還是先放棄了,它將以“安樂死”的方式結束這段悲傷的喵生。
然而幸福總是會在一個生命本已沒了希望時降臨,本本在被安樂死的前一天遇到了一位改變它一生的女孩“珊迪”,它將在珊迪的陪伴下有了追逐幸福的喵生。
珊迪是一家動物醫院的護士,當她看到本本被早早地送到醫院來等待安樂死時,她被本本那悲傷的表情給吸引住了。
那種表情不應該出在一只并不復雜的貓咪身上,唯有經歷了深刻的絕望才能令一只向來高冷的貓咪表現得如此悲傷。
珊迪決定把本本收養了,在未經收容所的同意下,她擅自“扣留”了本本。
她不只是因為可憐本本,更多的是想要本本的悲傷臉變得開心起來,這就是她收養本本的初衷。
被抱在車上的本本對珊迪沒有太多的反應,反而那些平常的窗外風景讓它感到很愉悅,它在珊迪面前第一次微微揚起了嘴角,因為車窗外的微風和閃過的風景讓它感到不再壓抑了。
珊迪知道本本患有殘疾,她把本本放在沙發上,彼此就那樣對坐著。就好像在進行一場無言的交流一般,珊迪沒有開口說話,本本更沒有開口說話。
很有耐心的一人一貓就那樣坐在沙發上無言了一小時,本本第一次主動靠近了珊迪,雖然挪動得很慢,但它還是在告訴珊迪:“謝謝你”。
本本接受了新家,它從最開始就沒有再感到絕望,因為它看到了珊迪對它所做的付出。為了能讓本本再次正常走路,珊迪給本本安排了一大堆運動:從每天的肌肉按摩,到每周一次的水療,從每天早上帶著本本出去散步,到每天晚上給本本做睡前護理,一切都是為了能讓本本恢復健康。
本本能再次走路并不是奇跡,因為珊迪相信在她的照顧下能讓本本重新站起來,即便足足用了9個月的時間。
就這樣,曾經那只對一切沒有了希望,整天掛著一張悲傷臉的本本,到如今成為了一只活潑可愛的喵星人,不得不說珊迪真的是付出了很多。
所以啊,所謂的絕望并不可怕,只要心中還有希望,那么周遭的絕望并不能讓你敗陣,相信好運總會在堅持后到來,真的要這樣去相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