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R(東德)與犬友們所熟知的德牧(西德)有什么區別?為什么德牧會有DDR和體型犬呢?是誰締造了這個不朽的傳奇?帶著這些疑問,我們首先來了解點德國歷史;所有的問題就一一迎刃而解了!
德牧的驟然流行,其數量的大幅度增長,是從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的.這要感謝2個人;第一位是德軍陸軍上尉馬克斯馮斯坦芬尼,第二位是當時德國元首阿道夫·希特勒!對德牧歷史有些了解的犬友都應該清楚,二次世界大戰給這一犬種帶來的深遠影響,它成全了德牧的發展與壯大!德牧的優秀品質正符合了軍隊的需求——出眾的工作能力,完美的生理條件,較高的忠誠度及易受訓程度.德牧真正震驚世界,為世界工作犬界做出重要影響是在冷戰開始的時候.
冷戰前德國沒有分裂,英美俄法4國是同盟;2戰結束前,盟軍攻占柏林,將柏林分為了4個區,分別由4個國家軍事占領.2戰結束后,整個國家也就順理成章的被分為4個地區,但時常出現邊界爭端問題.由于價值取向不同,路向方針不同(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因此,德國分裂為東德西德;東德就是DDR即Deutsches Demokratische Republik德意志民主共和國.
當時的東德政府嚴格的控制著東德人民的日常生活,禁止自由貿易或接觸東德以外的世界;當時的東德人民也習慣了這樣的生活(介紹部電影給大家,《竊聽風云》這部電影就是以時候的東德為故事背景——個人認為是不錯的電影).隨著柏林墻的建立,DDR德國牧羊犬40年封閉培育也由此開始.東德政府嚴格篩選種犬與服役軍犬,建立了德牧繁殖辦公室;規定了東德德牧的測評標準與控制規定,嚴格的控制德牧的繁殖;禁止一切外來犬只影響DDR德牧的血統(包括西德德牧)大多數的優良血統德牧都用于軍事.絕大多數DDR服役于邊境.在那個年代DDR德牧經受了常人無法想象的軍事訓練,當時服役于邊境的DDR10天只被喂1次!以保證其兇猛程度!
從1899年的sv德牧冠軍到2009的sv冠軍不難看出來,德牧的發展是在走選美路線,一代比一代漂亮;當然這樣的比賽還是尊重了德牧最基本的職能——工作,警衛。所以護衛級別比賽也是sv的一個評判標準。而DDR呢?走的是實用路線,德牧就是用來工作的,DDR完美的詮釋了這個最基本最樸實無華的職能——工作“我沒有華麗的鐵袍金外表,更沒有優雅的運動動態,但是,我有更強健的體魄,更充沛的精力,更高的工作能力!”
柏林墻倒了!人們期盼的安逸祥和的生活來了;剎那間,這個曾經為德國人民效力的犬馬功臣,在這一時期一下子就被絕大多數人忘記了;只有少數有良知的人們還在為這一稀有犬種血統奮斗著努力著!那時候的德意志共和國(Deutsches Demokratische Republik)消失了!唯一留下的就是這個頗為大氣的名字,留給了東德德牧(DDR)留給了熱愛德牧的人們!
母狗玲瓏,雌雄分明,它們的顏色有black and tan (黑貝)sable (狼青) black(黑**ark(太極)dark brown(深棕色),它所體現以及所代表的德牧的性格為:象巖石一樣堅硬的神經系統,非常高的興奮度,但同時卻能夠安靜下來,撲咬,快速,肯定,有力,滿口,它有很強的領土觀念及斗性,當陌生人靠近它的領地時,它會警告你,如你檀自闖入,它不會害怕退卻,它很自信,有能力應付戰斗升級,這種能力不僅表現在家里,也在陌生的地方顯露。
從五十年代起,,中國開始從前蘇聯和民主德國(即東德)先后引進德國牧羊犬,最初主要用于邊境巡邏、反敵特滲透、反叛逃等勤務,那些DDR東德牧羊犬和中國軍人一道,為共和國的安寧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從歷史角度來看,中國的軍警犬,保留有最純正的東德牧羊犬的兇猛基因。
隨著改革開放,中國的警犬事業迎來了新的發展階段,為此,我們首先做了以邊防軍犬訓練刑偵犬的嘗試。過去的邊防軍犬以東德牧羊犬為主體,工作環境中一般敵我分明。但作為刑偵犬,工作環境相對復雜,除了敵我還摻雜百姓,訓練使用中常常令人感到力不從心、工作持久性差(游戲占有欲望不強),出警咬傷無辜群眾的現象也時有發生。
八十年代初,中國軍警犬專家奔赴西德考察,通過比對,認為同樣兇猛的西德牧羊犬服從性和工作持久性、靈敏度比東德牧羊犬DDR更好,更適合做刑偵犬,于是,西德牧羊犬被引入到中國,充實到一線和各軍警犬基地,它們給中國的德國牧羊犬迷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一般來說,老版西德牧羊犬骨骼緊湊,胸身不同于現代德牧,偏于最早期的德國牧羊犬,動作輕靈,尾長適中,而純正的東德牧羊犬骨骼粗大(俗稱“雙脊背”),尾短。
首先追溯德國牧羊犬的歷史:德國騎兵上尉施特凡尼茨在創建德國牧羊犬協會SV前,到德國各地搜尋能夠實現他愿望的牧羊犬,直到他找到了中意的牧羊犬Greif 格里夫,并開始以它做種犬進行繁殖實踐,Greif 格里夫正是一只白色牧羊犬。
1899年,施特凡尼茨先生在卡爾斯魯厄舉辦的全犬種展上發現了Hektor Linkrsheim 赫克特.林克謝姆,表現極度活躍的赫克特.林克謝姆使他認為這是一只符合他自己標準的超級犬,施特凡尼茨先生買下了這只犬,而這只名為赫克特.林克謝姆的牧羊犬正是上面提到的Greif 格里夫的孫子。
施特凡尼茨先生將Hektor Linkrsheim 赫克特-林克謝姆改名為Horand von Grafrath 霍蘭德-格拉夫斯 以紀念它的爺爺,并以此為基點創建了德國牧羊犬協會SV。
正因為Greif 格里夫是一條白色牧羊犬,所以Horand von Grafrath 霍蘭德-格拉夫斯被認為攜帶隱性白色基因,早期德牧基本就是狼嘴。施特凡尼茨先生最先確定的是“德國牧羊犬的繁殖必須首先是工作犬的繁殖”原則,可惜后來的繼承人沒有完全遵守,修改的“德國牧羊犬標準”,把毛色(色素沉淀)越深越純作為選育標準,因為德牧協會主席是幾個輪流坐莊的德國大狗場主,繁殖標準走向以外觀決定取向,說穿了,就是為了他們自己的利益,所以后來的展示德牧毛色也就越來越深,嘴越來越寬了。
早期德國牧羊犬更像狼,耳間距大而外撇、窄狼臉、大鼻頭、緊(骨)嘴、布袋狼身胸身淺、后肢彎度小、尾根緊扣、尾短呈掃把狀、接近狼四肢不粗,骨量非但不大,而是小!
中國軍警工作犬繁育和使用實踐驗證了:往往是骨量、品相小的犬,才具備靈敏、速度、耐力的最佳綜合素質,一句話,像狼的德牧才極具優秀工作犬的潛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