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ogress id="q8fs7"></progress>

  • <menuitem id="q8fs7"><ins id="q8fs7"></ins></menuitem>

      <menuitem id="q8fs7"><ins id="q8fs7"></ins></menuitem>

      1. <samp id="q8fs7"><ins id="q8fs7"><ruby id="q8fs7"></ruby></ins></samp>

        <nobr id="q8fs7"><ins id="q8fs7"></ins></nobr>
      2. <tbody id="q8fs7"></tbody>
        1. @江蘇檢察在線

          @徐州檢察發布

          @泉山檢察

           

          近年來,一些虐殺動物視頻屢屢現于網絡,引起大量網民圍觀。視頻《奢華美麗背后的殘忍》中,一名男子面帶微笑,猴子、浣熊、水獺、狐貍被剝皮毛后的掙扎、嘶叫形成了巨大的視覺沖擊。另一案例中,美女虐貓的視頻日點擊量過百萬。這種虐待動物的行為以圖片、視頻、音頻等方式公之于眾,向大眾傳遞了暴力、血腥信息,造成了較大社會影響。據統計,觀看視頻、模仿虐殺動物者絕大多數是青少年,并有低齡化的趨勢,這將嚴重影響青少年價值觀的形成,帶來嚴重社會后果。
           
           
          法律是社會的穩定器和安全閥。如何運用法律手段對虐殺動物行為進行規制引起了各方的關注。
           
          今年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趙皖平提出:虐待、虐殺動物并傳播暴力長期存在,但一直無法律規制,建議將傳播對動物實施的暴力信息案件納入公益訴訟的受案范圍,明確環保、動保、消費者保護等相關社會組織就動物類公益損害行為提起公益訴訟的權利。早在200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保護法(專家建議稿)》早已完成,2015年、2016年連續兩年都有代表提出出臺《禁止虐待動物法》。但我國傳統習俗、大眾認知和立法需求等方面的問題,導致《禁止虐待動物法》遲遲無法出臺。
           

           

          目前,我國關于如何對待動物的觀點分為截然不同的兩派:一方認為,人和動物分屬不同的生物類別,我們的祖先為了填飽肚子,馴養了動物,是人類給了他們生命,動物生存的意義就是為我們提供食物。另一方認為動物也是具有生命的個體,它們有自己的感情,遭受虐待時,表現出回避、恐懼、憤怒甚至哀求,具有理性的人類完全可以感知到,動物的生存權利和尊嚴亦應得到保護。第二種觀點在一些發達國家得到法律的肯定,有的國家和地區除規定不能虐殺動物之外,對一些正常的屠宰行為和方式也進行了限制,以期減輕動物生命終結前的痛苦。
           
           
          在我國,《野生動物保護法》是唯一一部將動物作為保護對象的法律,但它的保護范圍僅限于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此外,現行刑法個別條款對非法捕獵、殺害珍貴、瀕危動物野生動物的行為,處以刑事處罰。2020年2月,初步查實新冠病毒的宿主是蝙蝠、穿山甲等野生動物,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關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活健康安全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決定明確規定,凡野生動物保護法和其他有關法律禁止獵捕、交易、運輸、食用野生動物的,必須嚴格禁止。
           
          該決定將動物進行劃分,要區分對待,對于違反野生動物保護法和其他法律規定,以食用或者以食用為目的的獵捕、交易、輸運野生動物的行為,參照野生動物保護法等法律關于同類違法行為處罰規定進行處罰;對于人工養殖、飼養的動物,列入畜禽的類別,適用畜牧法的規定;對于因科研、藥用、展示等特殊情況,對野生動物進行非食用性利用的,應當嚴格審批和檢驗檢疫。
           
           
          對虐殺動物的有效治理是國家治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體現。立法先行是治理虐殺動物行為的前提。要完善禁止虐殺動物立法,加強配套制度建設,完善處罰程序,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法律體系。

          執法上,社會各部門應當通力協作,嚴肅查處虐殺動物行為。對于沒有達到刑罰處罰標準的以營利為目的虐殺動物的行為,或者故意將虐殺動物的視頻在網絡中傳播,達到一定的點擊率的,可以納入治安管理處罰范圍。
           
          司法上,檢察機關對情節嚴重的虐殺動物行為可以提起公益訴訟。對于故意以虐待動物,造成嚴重社會影響或者嚴重后果的(比如虐殺動物達到10000點擊率,對青少年產生了模仿效果),或者以商業目的,從活體動物身上摘取器官,販賣動物器官,情節嚴重的,予以刑事追責。
           
          守法上,要加強法治宣傳和法律服務,組織開展反虐殺動物普法宣傳,引導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青少年增強法治意識,自覺抵制虐殺動物的錯誤行為。
           
          來源:泉山檢察
          文字:李娟(徐州市泉山區人民檢察院第二檢察部副主任)
          點贊 ({{click_count}}) 收藏 (0)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