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胃擴張是一種急性、高死亡率的犬胃腸道常發病,該病發病的主要原因是犬劇烈運動使胃幽門部發生移位,并被壓在肝臟、食道末端和胃底之間,致使食道賁門部不通,而導致胃內容物不能正常到達腸道,滯留在胃中,導致胃擴張。目前犬胃擴張在臨床上有不斷增多的趨勢,但臨床治愈率比較低。5月10日本院接收一只患有嚴重胃擴張的古牧病犬,在此與各位寵友分享治療經驗。
一、動物發病情況
古代牧羊犬,雄性,3歲,體重40斤。發病開始犬出現腹脹、腹部不適癥狀,按一般胃腸炎進行處理后,效果不佳,之后腹部持續增大,第二天上午前來求診。
二、檢查與診斷
接診時該病犬整個腹部極度膨大,腹壁緊張,叩診可聽到明顯的鼓音,聽診可聽到鋼管音。呼吸困難,心率150次/min,體溫正常,結膜發紺。臥地不動。結合上述臨床癥狀初步診斷為胃擴張。X光檢查顯示胃體明顯增大,嚴重積氣,腸道內充滿氣體。結合臨床表現及X光檢查結果,診斷為急性胃擴張。經寵主同意,進行緊急手術。
三、手術治療
1、術前準備 術前進行強心、補液、調節酸堿平衡、防止繼發感染。肌肉注射樟腦磺酸鈉,靜脈輸注5%葡萄糖溶液500 ml、VC 2 g、肌苷0.2 g、ATP 40mg、止血敏1 g、5%碳酸氫鈉60 ml;皮下注射拜有利(恩諾沙星)3 ml。
2、麻醉與保定 丙泊酚誘導麻醉,然后接呼吸麻醉機,麻醉前15 min肌肉注射硫酸阿托品。待進入麻醉狀態后,行仰臥保定。按臍前腹中線手術通路常規剃毛消毒。
3、手術過程 沿臍前腹中線小心打開腹腔,切口長度約15 cm。立即顯露出膨大的胃,胃壁與腹壁緊貼,腸內也積有大量氣體,游離性很大。因胃體過大,難以拉出創口外,用浸有溫熱生理鹽水的紗布塊將胃與周圍組織隔離后,在眼觀少血管區,靠近創口處穿過漿膜肌層作一荷包縫合,然后在其間插入16號針頭進行放氣,當氣體排出過半時,將胃體的一部分拉出創口外,此時取出針頭并在少血管區切開胃壁,排出積液,胃內除了液體之外,還有大量未消化的菜葉和骨頭等,這可能是引起胃擴張的原因之一。胃內異物清除干凈后,用手觸摸幽門部,從幽門部取出大量碎骨片。此時整個腸管內仍積有大量氣體,用導管從肛門插入直腸內排出腸道內的積氣,然后慢慢沿著腸管的走向從前向后將腸內氣體往后排,最后對整個胃腔進行反復沖洗,直至排出為清亮液體為止。最后將胃壁進行兩層縫合,第一層全層連續紐扣縫合,第二層庫興氏縫合。縫合完畢將其放于正常位置后,腹腔內注入油劑阿莫西林,常規關閉腹腔,碘酊消毒后,作結系繃帶。
4、術后護理 術后,前3 d限制犬的采食,主要靠輸液維持營養和電解質的供給,以免對胃壁刺激過大影響創傷的愈合。第4 d,可以飼喂流體食物(牛奶或稀飯),連續7 d應用抗生素,防繼發感染。創口每天用碘酊進行消毒。術后該犬恢復良好,精神狀態較好。
四、小結與討論
1、該病主要見于大型胸深犬,且多發于飯后或配種后,由于運動過度導致胃體發生變位,從而出現擴張或扭轉,另外,動物采食難以消化和易發酵的食物后容易引起胃擴張,氣體越多,胃體的游離性越大,扭轉的幾率就越大;同時幽門部的阻塞對于該病的發生也起著重要的作用,結合該病的病史及臨床癥狀,它的發生與主人飼喂大量骨頭造成幽門阻塞有很大的關系。該病的診斷主要依靠臨床癥狀和X光檢查,X光檢查發現胃內積有大量氣體,胃體擴大一般提示為本病,但根據臨床癥狀判斷要注意與其他相似癥狀疾病進行鑒別診斷,如子宮蓄膿、腹水、腫瘤和腸管扭轉積氣等。
2、本病的治療方法分為保守療法和手術療法,一般采取手術療法的效果比較好,且復發率低,但是手術療法的關鍵在于在進行手術時,要密切關注動物的各項生命體征,稍有異常,立即采取補救措施(主要在于手術中動物可能發生嘔吐),要注意謹慎放氣,不能一次放完,以免引起腦內缺血,出現休克死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