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ogress id="q8fs7"></progress>

  • <menuitem id="q8fs7"><ins id="q8fs7"></ins></menuitem>

      <menuitem id="q8fs7"><ins id="q8fs7"></ins></menuitem>

      1. <samp id="q8fs7"><ins id="q8fs7"><ruby id="q8fs7"></ruby></ins></samp>

        <nobr id="q8fs7"><ins id="q8fs7"></ins></nobr>
      2. <tbody id="q8fs7"></tbody>
        1. 一、概述

          狂犬病是一種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病,是一種專門侵害中樞神經系統的傳染病,一旦發病100%死亡,傳播途徑為動物和人、動物和動物間傳播,人和人之間不傳播。

          狂犬病防治

           

          狂犬病毒,彈狀病毒科,狂犬病毒屬。幾乎感染所有溫血動物,自然宿主為犬類及野生動物。主要損害中樞神經,人或動物被咬后沿神經纖維移行至CNS(中樞神經系統),傳播過程見圖1。該病毒對環境抵抗力不強,脂溶劑(肥皂水、氯仿、丙酮等)、70%乙醇、碘制劑以及季胺類化合物敏感。也易被巴氏消毒、紫外光、酸(PH 4以下),堿(PH 10以上)滅活。但不易被酚或來蘇爾溶液殺滅。相關實驗發現,在組織粗提物中或中性甘油中,感染組織中的病毒滅活通常很緩慢,在冷凍或凍干的組織提取物中,感染性十分穩定。

           

          二、臨床表現

          1.動物狂犬病的臨床表現

          ⑴犬

          前驅期:精神沉郁、煩躁不安,對聲、光敏感,常躲在暗處,流涎和夾尾;后軀軟弱;食欲反常,喜吃異物;望空捕咬,添咬傷口,性欲亢進,嗅舔自己或其它犬的性器官;病犬往往改變習性,病初常有逃跑或躲避趨勢,不愿和人接近或不聽呼喚;病犬可能失蹤數天后歸來,此時體重減輕,滿身污泥,皮毛上可能帶有血跡。主人對其愛撫或強迫牽引為其清洗時,往往被咬。

          興奮期(狂躁期):行為兇猛,有明顯的進攻性,想掙脫繩索,攻擊人或動物,有時到處奔走,遠達數十公里,沿途隨時都可能撲咬人及所遇到的各種家畜;一些狂暴期病犬間或神志清楚,重新認識主人;狂暴和沉郁往往交替出現,病犬疲勞臥地不動,但不久又立起,表現出一種特殊的斜視和惶恐表情,當再次受到外界刺激時,又出現一次新的發作;病犬也可出現自咬四肢及尾部等;大量流涎,有時下頜不能閉上;聲音改變;不恐水反而嗜水。

          麻痹期 (“啞行”狂犬病):隨病勢發展,很快進入麻痹期,此時病犬下頜下垂,舌脫口外,流涎顯著,后軀及四肢麻痹,臥地不起,最后因呼吸中樞麻痹或衰竭而死。

          ⑵牛

          起臥不安,前肢刨地,高聲咆哮,有陣發性興奮和攻擊動作,如試圖掙脫繩索、沖撞墻壁,躍踏飼槽,可見磨牙和流涎等。有時出現攻擊人畜現象。當興奮發作后,常有短暫停歇,隨后再次發作,并逐漸出現麻痹癥狀,如吞咽麻痹、伸頸、流涎、臌氣、里急后重等,最后倒地不起。發病后3~6天死亡。

          ⑶馬

          咬傷部位奇癢,病初往往啃咬或磨擦咬傷部位,以致摩擦出血。易于驚恐,目光呆滯,瞳孔散大,性欲亢進。興奮狂暴時亦攻擊其它動物或人,有時將自體咬傷,異食木片和糞便等。在短期狂暴后出現進行性麻痹,有類似破傷風癥狀,最后后肢強直,呈現不全麻痹而死。

          ⑷羊

          病例少見。癥狀與牛相似,但多無興奮癥狀或興奮期較短。表現起臥不安,性欲亢進,并有攻擊其它動物的現象。常舔咬傷口,使之經久不愈。末期發生麻痹而死。

          ⑸豬

          表現為興奮不安,橫沖直撞,叫聲嘶啞,流涎,反復用鼻拱掘地面,攻擊人畜。在發作間歇期間,常鉆入墊草中,稍有音響即一躍而起,無目的地亂跑,最后發生麻痹癥狀,病程約2~4天。

          ⑹貓

          狂犬病一般呈狂暴型,癥狀與犬相似,但病程較短,出現癥狀后2~4天死亡。在疾病發作時攻擊其它動物和人。


           

          2.人狂犬病的臨床表現

          人患狂犬病后的臨床表現一般分為潛伏期、癥狀前驅期、興奮期和昏迷期四期:

          潛伏期 :平均約10~90天,有超過1年以上潛伏期的報道,但是很罕見,潛伏期的長短與發病的可能取決于受傷部位和程度。在潛伏期中感染者沒有任何癥狀。

          癥狀前驅期:感染者開始出現全身不適;發燒、頭痛、惡心、疲倦、不安;被咬部位紅腫、疼痛、有蟻走感等癥狀。

          興奮期:患者各種癥狀達到頂峰,出現精神緊張、全身痙攣、幻覺、譫妄、怕光怕聲怕水怕風等癥狀,因此狂犬病又被稱為恐水癥,患者常常因為咽喉部的痙攣而窒息身亡。

          昏迷期:如果患者能夠渡過興奮期而僥幸活下來,就會進入昏迷期,本期患者深度昏迷,但狂犬病的各種癥狀均不再明顯,大多數進入此期的患者最終衰竭而死。

          三、流行病學

          1.傳播

          狂犬病的傳播大致是野生動物向家養動物(主要是犬類)傳播,家養動物再向人類傳播的過程(見圖3)。

          2.分布

          動物狂犬病,除了例如新西蘭、馬爾代夫文萊等少數國家未曾記載過有狂犬病發生外,大部分國家均有存在。而人狂犬病,據統計,自人狂犬病發現以來,發病數的56%發生在亞洲(其中90%在農村),44%發生在非洲(其中75%在農村),其他地區發病總數不到500例。

          我國的人狂犬病的分布情況主要集中在長江以南的農村地區。

          3.流行現狀

          ①感染犬仍然是我國人狂犬病的主要傳染來源,在引起人狂犬病的流行中占絕對主導地位。

          ②發病犬咬傷人事件頻繁發生。

          ③犬狂犬病仍以高度散發為主,但疫情仍然難以統計。

          ④家畜及野生動物發病死亡增加:豬、綿羊、山羊、水牛、奶牛、鼬獾、貉等。如2013新疆羊,內蒙牛和羊等疫情。

          ⑤出現家畜和野生動物向人傳播的病例,如2007年浙江豬/人傳播;蝙蝠/人傳播;鼬獾/人傳播。

          ⑥感染動物:野生動物狂犬病逐漸出現。

          犬: 絕大部分是農村犬和流浪犬,不是寵物犬。

          家畜: 豬、綿羊、奶牛、水牛。

          經濟動物:梅花鹿、貉子。

          野生動物:鼠、蝙蝠、獾、狐貍、狼等。



          四、狂犬病控制

          1.特點

          狂犬病一種是最容易控制的傳染病,因為其不能靠空氣傳播,需要靠發病動物咬傷健康動物后方可傳播,因此相對不易傳播,另外其疫苗效果非常優秀,能很好的預防狂犬病。

          狂犬病是一種最難以根除的傳染病,主要原因是因為它幾乎感染所有溫血動物,使得其宿主范圍非常廣,從而要徹底根除,難度非常大。

          狂犬病是一種必須用疫苗才能控制和消滅的傳染病,由于狂犬病宿主范圍廣,潛伏期不定,發病到死亡的時間短,發病后100%死亡率,但其疫苗效果又非常優秀,因此靠接種疫苗來控制和消滅狂犬病,是最易實施和成功的辦法。

          2.消滅狂犬病的三大策略

          ⑴立法、管理與教育:是控制狂犬病流行的社會基礎。

          ①養犬許可與登記制度(包括農村)。

          ②控制與消滅流浪犬或野狗。

          ③嚴格免疫注射措施。

          ④在省級動物疫控中心建立狂犬病實驗室檢測能力,常年開展動物狂犬病診斷、流調與監測。

          ⑤政府的行政與經濟支持。

          ⑥技術培訓:培訓狂犬病防治技術人員(省、市、縣和鄉)。

          ⑦社區與農村教育,普及狂犬病防治知識。

          ⑧流浪犬、貓管理:撲殺或送往專門動物收養中心。

          ⑨犬、貓生育控制。


           

          ⑵流行病學監測:是控制狂犬病流行的先決條件。

          ①了解本地區自然宿主和帶毒宿主種類、分布以及跨邊境流動情況等。監測高發地區重要宿主帶毒情況及毒株的分型。

          ②建立動物疫情監測體系,在公共報警電話系統中嵌入動物疫情及死亡應急報告電話,方便接受市民報告。

          ③培養市民對死亡動物的重視意識,發現死亡貓狗及野生動物主動報告與送檢意識,提高樣品送檢率。

          ④村級防疫員:樹立意識、積極宣傳、主動關注、及時報告。

          ⑤一旦發生人狂犬病疫情,立即開展針對性的流行病學調查。
           

          ⑶免疫:是控制狂犬病的核心。

          ①農村犬免疫:可以使用弱毒疫苗,盡快遏制疫情。口服誘餌疫苗是農村地區急需的。

          ②城市寵物免疫:使用滅活疫苗。

          ③野生動物免疫:口服弱毒或基因工程誘餌苗。

          ④WHO研究表明75%的犬群免疫率就能高效阻斷RV的傳播鏈。

          ⑤狗、貓三月初免,一歲二免,以后每年免疫一次。


           

          3.動物狂犬病處理原則

          ⑴所有動物狂犬病似疑病例應該立即撲殺確診,并對污染環境進行消毒處理。

          ⑵未免疫動物被疑似患病動物咬傷,原則上應立即撲殺銷毀,如確實不能撲殺銷毀的,應該隔離飼養觀察6個月,如發病,可視為患病動物予以撲殺銷毀;如果未出現發病癥狀,可視為健康,予以解除隔離,進行正常飼養。

          ⑶如果免疫過的動物被咬傷,應立即再次注射疫苗,并隔離觀察45天。
           

          4.傷人犬的處理原則

          ⑴任何有主人的外表健康犬在咬傷人后,應該限制活動,并觀察10天,觀察期內如果有狂犬疑似癥狀,應立即報告,處死采集腦組織送專業實驗室后進行確診。

          ⑵流浪或無主犬以及其他犬科野生動物動物和蝙蝠等咬傷人后,如能捕捉,應立即處死,送專業實驗室采集腦組織進行病毒學檢測。


           

          5.狂犬病控制存在的問題

          ⑴落后的養犬觀念:

          ①缺乏養犬責任:有不少人過了養犬的新鮮感后,就會選擇轉贈或遺棄,造成流浪犬數量高居不下,從而加大了犬只傳播狂犬病的風險。

          ②無視養犬衛生:在農村,養犬基本都以散放模式存在,犬只在各個村莊、野外隨意活動,加大了傳播風險;另有不少養犬人會將犬與家畜養在一起,除了喂食,幾乎很少去管理,極易造成犬和家畜間的狂犬病傳播。

          ⑵免疫力度不足:

          我國現階段,由于防疫專項經費不足,只有部分省市開展了有限的犬免疫工作,免疫覆蓋率較低,而且犬的免疫工作沒有不間斷地堅持下去。造成各地犬的免疫水平參差不齊。甚至許多無疫情的省或市、縣沒有免疫。全國平均免疫覆蓋率<10%。其中農村最低,少數大城市可達30~40%。

          點贊 ({{click_count}}) 收藏 (0)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