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在歐洲和美洲已存在1902年,由匈牙利獸醫Aujeszky正式發現.所以也稱“Aujeszky”,1910年Schmiedhofer證實病原為病毒,1934年Sabin和Wrght確認為皰疹病毒,1935年Shope發現豬是主要宿主,中國1947年首次報道偽狂犬病,德國、英國、丹麥和美國已基本消滅PRV1。
偽狂犬的流行特征
1.只有一個血清型。迄今還沒有發現抗原性特不同的偽狂犬毒株,從世界各地分離的毒株都能呈現一致的血清學反應;
2.免疫性抑制性疾病,由于該病毒能造成扁桃體、肝、脾、肺、淋巴結等內臟器官的壞死,從而破壞機體的免疫體系,造成免疫抑制,容易繼發感染其他的疾病,如傳染性胸膜肺炎等;
3.豬是自然宿主,隱性感染(潛伏感染)。病毒首先在扁桃體、咽部及嗅上皮細胞內增殖,然后通過嗅神經和舌咽神經等到達脊髓,再進一步增殖擴散到整個大腦,而生長育肥及成年豬一般不表現明顯的臨床癥狀,而胎兒和新生仔豬則會表現臨床癥狀,大量的實驗證明,豬既是本病的原發感染宿主,又是病毒的長期貯存和排出者;
4.難以根治,凈化比較困難。正是因為豬是自然宿主,并能潛伏感染,造成凈化很困難,因為一旦野毒感染就終生帶毒,所以我們必須阻斷豬感染的最初的一個環節,目前最好的方法就是模擬野毒的感染,通過偽狂犬病毒的占位效應這一特征進行滴鼻;
5.傳播途徑多樣化,在自然條件下,豬、牛、羊、犬、貓、兔、鼠等多種動物易感,但豬和鼠是自然界中主要貯存宿主和疫源動物;
6.中國目前大多數豬場母豬野毒陽性率100%,育肥豬50%以上,危害造成的損失巨大,由于我國沒有在偽狂犬爆發的年代進行像歐美一樣的凈化計劃,而且在疫苗的使用上很不規范,引種比較頻繁,再加上對一個豬場是否存在野毒沒有一個很好的診斷方法,造成目前這個野毒陽性率高的現狀;散發性的流產死胎,新生仔豬的大量死亡,而且也是PRDC的一個重要的原發性病原,給生產帶來的損失不可估量。?
偽狂犬的發病特點
1.母豬流產(通常在懷孕前期)、產木乃伊胎、死胎、返情
2.初生仔豬發病率和死亡率高
3.易繼發感染其他疾病,特別是放線桿菌胸膜肺炎
4.發病仔豬體溫在40-41C
5.部份豬有明顯的神經癥狀,口角有白色的泡沫,或四肢游泳狀
6.頑固性腹瀉,抗菌素治療無明顯效果,消瘦較快;7.腹式呼吸,精神萎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