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養寵大軍”的壯大,“寵物經濟”逐漸走熱。據《2023年-2024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城鎮寵物消費市場規模已高達2793億元。其中,洗澡、美容、醫院、體檢、攝影等與寵物相關的消費需求顯著增加。然而,由于寵物用品質量參差不齊,服務標準模糊,以及違約責任難以認定,消費者面臨的糾紛也呈上升趨勢。
以劉女士為例,她通過微信朋友圈看中了一條博美犬,盡管這條狗是“免費領養”的,但她仍需向店家支付一筆保證金或在店內購買一定期限的寵物用品和食物。然而,當劉女士購買了這些寵物用品后,發現價格明顯高于其他網站上的同款產品。對此,她決定不再繼續在這家店內消費,并向蘇州市姑蘇區市場監管部門投訴。
實際上,這種以“免費領養”為噱頭,變相銷售寵物或寵物用品的現象并不罕見。在商場、花鳥市場以及網絡平臺上,類似的銷售模式也層出不窮。雖然領養寵物看似免費,但消費者往往需要支付高額的保證金或購買指定產品,而這些產品的價格往往也偏高。此外,一些商家還提供所謂的“定點醫院”服務,但其中存在的健康問題和售后糾紛也屢見不鮮。
對此,蘇州市姑蘇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的工作人員表示,這種銷售模式雖然普遍,但存在諸多風險。消費者往往難以判斷寵物的健康狀況和保證金的退還情況,一旦出現問題,往往難以維權。因此,建議消費者在購買寵物時選擇有營業執照、有資質、信譽好的正規商店。在購買前,應提前了解相關知識,提高選購能力,避免購買到帶病寵物。同時,要求商家提供寵物的詳細信息、動物檢疫證明等書面材料,并簽訂購買合同來明確相關責任和售后服務。而消費者在購買寵物時還應注意保留相關憑證和票據,以便在發生糾紛時有據可依。對于網絡平臺上的個人賣家發布的寵物信息,消費者應保持警惕,避免受到欺詐和虛假宣傳的侵害。

掃碼進群(如群滿請諒解)
長按或截屏保存,再用微信掃一掃